在徐悲鴻先生誕辰130周年之際
由福田區委宣傳部、福田區委統戰部聯合主辦,深圳音樂廳、深圳交響樂團協辦,徐悲鴻藝委會與深圳徐悲鴻文化藝術中心承辦的《徐悲鴻畫筆下的中國交響樂》藝術跨界音樂會,將於11月14日在深圳音樂廳隆重上演。這是國內首次將徐悲鴻先生的繪畫作品與藝術精神,以大型交響樂的形式呈現在舞臺之上,不僅是福田區打造高端文化品牌的重要舉措,也為推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搭建了嶄新的橋樑。
為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豐富校園文化,提升學生藝術素養,我們特別策劃了《徐悲鴻畫筆下的中國交響樂》系列藝術推廣活動,並將該活動帶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明德高中,為師生呈現一場融匯視覺與聽覺、貫通歷史與人文的高雅藝術盛宴,打造一堂生動的“跨學科”美育實踐課。
首先,徐悲鴻文化藝術中心主任張文昌作開場致辭。他介紹了徐悲鴻先生的藝術人生:8歲隨父親學畫,17歲已成為宜興三所學校的美術教師,19歲考入震旦大學,後赴法國留學。歸國後,徐悲鴻多次赴歐洲舉辦中國繪畫世界巡展,成為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先行者。他長期投身美術教育事業,擔任中央美術學院首任院長,被譽為中國近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人。其代表作《奔馬》更是融匯中西藝術革新的典範。張主任還提到,《徐悲鴻筆下的中國交響樂》中的曲目《徐悲鴻彩墨畫》於2022年在美國林肯中心完成世界首演,而本次深圳音樂廳的演出則是該作品在國內的首次亮相。本次音樂會總策劃兼鋼琴獨奏為徐悲鴻之女、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首任音樂系主任徐芳芳女士。本次活動特別邀請了徐芳芳女士的學生、徐悲鴻藝術學院音樂系畢業生陳晨及其團隊,負責本次音樂沙龍的演出與交流。
首曲選自徐悲鴻家鄉的經典作品《花好月圓》,旋律優美、廣為流傳。演奏結束後,主講人陳晨分享徐悲鴻先生的生平事蹟,闡述“徐悲鴻畫筆下的中國交響樂”音樂會的創辦初衷,並回顧自己在徐悲鴻藝術學院的求學經歷,講述與恩師徐芳芳女士的交往點滴,以及徐悲鴻畫作對其音樂演奏的啟發與影響,表達對徐芳芳老師教誨與栽培的深深感激。
作為一首法國經典曲目,演奏此曲旨在向徐悲鴻先生致敬——他曾留學法國八年。演奏後,主講人講述徐悲鴻在法蘭西求學的經歷與藝術積澱。
兩首樂曲聯奏。演奏結束後,主講人與同學們展開互動交流。
演奏同時,配合播放徐悲鴻《貓戲圖》畫面。演奏結束,張文昌主任上臺為大家講解該作品的創作背景與藝術特色。
《賽馬》
演奏配以徐悲鴻《群奔馬圖》的視覺呈現。張文昌主任隨後對《奔馬》系列作品進行深入解讀。主講人陳晨與張主任共同圍繞“馬”的主題與同學們展開互動,邀請大家說出與馬相關的成語,現場氣氛熱烈。
同學們踴躍參與。最後,張文昌以徐悲鴻的 “奔馬精神” 勉勵高中學子,祝願他們在高考中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兩首風格鮮明的樂曲聯奏,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全場大合唱,師生共同用歌聲表達對祖國的熱愛與祝福。
音樂沙龍在感動與掌聲中落下帷幕,同學們在戀戀不捨中離開演播廳。這次活動讓大家在繁忙的學業中享受了一場視聽盛宴,身心得以放鬆與滋養,也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接下來的高考挑戰。
部分師生代表與演奏家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