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画笔下的中国交响乐》
系列活动

走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明德高级中学

在徐悲鸿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

由福田区委宣传部、福田区委统战部联合主办,深圳音乐厅、深圳交响乐团协办,徐悲鸿艺委会与深圳徐悲鸿文化艺术中心承办的《徐悲鸿画笔下的中国交响乐》艺术跨界音乐会,将于11月14日在深圳音乐厅隆重上演。这是国内首次将徐悲鸿先生的绘画作品与艺术精神,以大型交响乐的形式呈现在舞台之上,不仅是福田区打造高端文化品牌的重要举措,也为推动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搭建了崭新的桥梁。

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我们特别策划了《徐悲鸿画笔下的中国交响乐》系列艺术推广活动,并将该活动带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明德高中,为师生呈现一场融汇视觉与听觉、贯通历史与人文的高雅艺术盛宴,打造一堂生动的“跨学科”美育实践课。

首先,徐悲鸿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张文昌作开场致辞。他介绍了徐悲鸿先生的艺术人生:8岁随父亲学画,17岁已成为宜兴三所学校的美术教师,19岁考入震旦大学,后赴法国留学。归国后,徐悲鸿多次赴欧洲举办中国绘画世界巡展,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先行者。他长期投身美术教育事业,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首任院长,被誉为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其代表作《奔马》更是融汇中西艺术革新的典范。张主任还提到,《徐悲鸿笔下的中国交响乐》中的曲目《徐悲鸿彩墨画》于2022年在美国林肯中心完成世界首演,而本次深圳音乐厅的演出则是该作品在国内的首次亮相。本次音乐会总策划兼钢琴独奏为徐悲鸿之女、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首任音乐系主任徐芳芳女士。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徐芳芳女士的学生、徐悲鸿艺术学院音乐系毕业生陈晨及其团队,负责本次音乐沙龙的演出与交流。

《花好月圆》

首曲选自徐悲鸿家乡的经典作品《花好月圆》,旋律优美、广为流传。演奏结束后,主讲人陈晨分享徐悲鸿先生的生平事迹,阐述“徐悲鸿画笔下的中国交响乐”音乐会的创办初衷,并回顾自己在徐悲鸿艺术学院的求学经历,讲述与恩师徐芳芳女士的交往点滴,以及徐悲鸿画作对其音乐演奏的启发与影响,表达对徐芳芳老师教诲与栽培的深深感激。

《马赛曲》

作为一首法国经典曲目,演奏此曲旨在向徐悲鸿先生致敬——他曾留学法国八年。演奏后,主讲人讲述徐悲鸿在法兰西求学的经历与艺术积淀。

《玛依拉》与《彩云追月》

两首乐曲联奏。演奏结束后,主讲人与同学们展开互动交流。

《旱天雷》

演奏同时,配合播放徐悲鸿《猫戏图》画面。演奏结束,张文昌主任上台为大家讲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与艺术特色。

《赛马》

演奏配以徐悲鸿《群奔马图》的视觉呈现。张文昌主任随后对《奔马》系列作品进行深入解读。主讲人陈晨与张主任共同围绕“马”的主题与同学们展开互动,邀请大家说出与马相关的成语,现场气氛热烈。

同学们踊跃参与。最后,张文昌以徐悲鸿的 “奔马精神” 勉励高中学子,祝愿他们在高考中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阿里郎》与《金蛇狂舞》

 两首风格鲜明的乐曲联奏,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我和我的祖国》

全场大合唱,师生共同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

音乐沙龙在感动与掌声中落下帷幕,同学们在恋恋不舍中离开演播厅。这次活动让大家在繁忙的学业中享受了一场视听盛宴,身心得以放松与滋养,也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接下来的高考挑战。

部分师生代表与演奏家合影留念

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Post Type Selec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