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画笔下的中国交响乐》
系列活动

艺术跨界 · 音画共鸣

走进翰林校园

在徐悲鸿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一场融合绘画与音乐的艺术盛宴悄然走进福田实验教育集团翰林学校。由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宣传部、统战部联合主办,徐悲鸿艺术委员会与深圳徐悲鸿文化艺术中心承办的《徐悲鸿画笔下的中国交响乐》艺术跨界音乐会校园系列活动,以“音画随想音乐沙龙”的形式,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贯通视觉与听觉、融汇历史与人文的高雅艺术体验。

活动伊始,徐悲鸿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张文昌为同学们生动讲述了徐悲鸿先生的艺术人生。他8岁随父学画,17岁便已成为宜兴三校的美术教师,19岁考入震旦大学,后远渡法国留学,归国后又多次赴欧举办画展,是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先行者。他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是中央美术学院的首任院长,也是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奠基人。而他笔下的《奔马》,更是其艺术革新精神的杰出代表。

张文昌主任还提到,《徐悲鸿画笔下的中国交响乐》中部分曲目,如《徐悲鸿彩墨画》,已于2022年在美国林肯中心完成世界首演,此次在深圳音乐厅的演出,将是其国内首次亮相,意义非凡。

本次音乐沙龙的总策划,是徐悲鸿先生之女、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首任音乐系主任徐芳芳女士。她特别邀请了自己的学生、徐悲鸿艺术学院毕业生陈晨团队来到现场,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充满温度的音乐讲述。

本次音乐沙龙的总策划,是徐悲鸿先生之女、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首任音乐系主任徐芳芳女士。她特别邀请了自己的学生、徐悲鸿艺术学院毕业生陈晨团队来到现场,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充满温度的音乐讲述。

1. 《花好月圆》· 乡音启程

活动在来自徐悲鸿家乡的经典曲目《花好月圆》中拉开序幕。演奏结束后,主讲人陈晨以音乐为引,娓娓道来徐悲鸿先生的生平与艺术精神,并分享了他在徐悲鸿艺术学院的求学经历。他深情回忆徐芳芳老师在教学中的悉心指导,以及学院初创时师生共勉、百废俱兴的岁月。更难忘的是,徐老师曾克服困难,亲自联系并带领他们赴香港交流演出,那段乘坐绿皮火车、辗转深港的实践经历,不仅拓宽了艺术视野,更成为他们青春记忆中珍贵的一页。

2. 《玛依拉》《彩云追月》· 民韵流转

两首民族经典接连奏响,旋律悠扬,意境深远。曲毕,陈晨与同学们亲切互动,探讨音乐中的画面感与情感表达。

3. 《马赛曲》· 致敬法兰西岁月

这首法国名曲,致敬的是徐悲鸿先生八年留法的峥嵘岁月。陈晨借此讲述了先生在西方的求学之路与其艺术视野的形成。

4. 《阿拉木汗》《瑶族舞曲》· 民族风情联奏

充满地域特色的乐曲连续上演,节奏鲜明,色彩斑斓。演奏结束后,现场再次迎来轻松的互动环节。

5. 《旱天雷》与《猫戏图》

欢快的《旱天雷》响起,背景屏幕上同步呈现徐悲鸿先生的《猫戏图》。曲终,张文昌主任上台为大家细致解读画中意趣与笔墨精神。

6. 《赛马》与《群奔马》· 奔腾的力量

激昂的《赛马》配合徐悲鸿代表作《群奔马》的画面,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张文昌主任为大家讲解了“奔马”系列作品的革新意义。随后,陈晨与张主任以“马”为主题,与同学们展开趣味互动,大家争相说出与马相关的成语,现场气氛热烈。张主任以徐悲鸿的奔马精神寄语同学们,希望他们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想一想奔马昂扬奋发、勇往直前的坚韧与力量,激励自己在困境中奋发图强,追求进步,最后祝愿同学们在学业上“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阿里郎》《金蛇狂舞》· 节奏飞扬

两首节奏鲜明、气氛热烈的乐曲,进一步点燃了全场的热情。

《我和我的祖国》· 全场共鸣

活动尾声,熟悉的旋律《我和我的祖国》响起,全体师生自发齐声合唱,深情而嘹亮的歌声回荡在整个演播厅。

演出结束后的学生自发要求签名在活动尾声又掀起一股小高潮,这也是此次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播下艺术种子的最美证明。

活动最后,秦建新副校长作总结发言。他首先对艺术家们的倾情演出表示衷心感谢,并特别感谢徐悲鸿文化艺术中心将如此优质的艺术资源带进校园。秦校长深情地说,这次能够邀请到这样高水平的演出团队实属不易,背后是各方的鼎力支持与艺术家的教育情怀。他勉励同学们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认真感受交响乐的魅力和徐悲鸿先生的艺术精神,让这场跨越时空的“音画对话”成为成长中难忘的美育记忆。

音乐沙龙在感动与掌声中落下帷幕。同学们带着一丝不舍离开演播厅,纷纷表示在这场融合了绘画与音乐的“跨学科”美育课堂中,不仅放松了身心,更收获了艺术的滋养与精神的鼓舞。愿这份美好陪伴他们以更饱满的状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Post Type Selec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