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创 x 徐悲鸿文化艺术空间

由青创智园集团携手
深圳市徐悲鸿文化艺术中心共同打造

从9岁起正式从父习画到17岁成为家乡宜兴的知名画家,23岁的徐悲鸿便成为了“北京大学画法研究社”的导师,24岁时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观摩研究西方美术,并举办了个人作品展,广泛传播中国艺术,打开了中西文化交流的艺术窗口。在国家危难之时,徐悲鸿以画笔为武器,抒发他在烽火岁月中奋起抗争的精神和爱国忧时的情怀。

后来他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化身伯乐,聘请齐白石担任教授,激励了吴作人、傅抱石、刘勃舒等一批画家。1953年,徐悲鸿逝世,按照他的愿望,夫人廖静文将他的1200余件作品,及其收藏的1200余件作品,1万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全部捐献给国家。

展馆不仅讲述了
徐悲鸿的传奇人生故事
还陈列着徐悲鸿先生
多幅重要画作及他收藏的作品

包含中国画、油画、水彩、
素描、书法等各类创作风格

其中有《奔马》《群奔》
《田横五百士》等经典作品

徐悲鸿作画主张光线、造型
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
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
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
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
并称画坛的“金陵三杰”
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群奔》堪称徐悲鸿一生中,画马的集大成之作,观赏其画马图,总觉得马跃然纸上,随时有奔腾而出之感。此画创作于1942年,此时徐悲鸿进入个人艺术生涯最为成熟和稳定的阶段。该画一反传统,以大块灰黑摆出马的体态,刚柔并济的几笔写出四肢,浓墨点五官,最后以焦墨扫出马尾及鬃毛,笔墨酣畅,形象鲜明。

《田横五百士》取材于《史记》,从1928年至1930年,徐悲鸿花费3年时间,完成这幅宏伟雄壮之作,作品表现的是田横与五百壮士离别时的场景,画中的男女老幼构成了悲愤难当的画面节奏,寓动于静,汇成一种英雄主义气概。

打造美育社交新空间

展厅内部采用现代简约风格设计
展示区域丰富多元
建设有青创智园集团时光隧道、
孵化器运营特色、企业科创成果、
党群服务中心、青创商学等区域

为来访者提供一个既具文化底蕴
又富有现代气色的艺术科技体验区
在了解青创文化的同时
能够为大家带来一次难忘的艺术体验
打造一个集多功能于一体的
美育社交新空间

无需预约,免费观展
赶紧和小伙伴约起来吧~

店内采用中式装修,雅致清幽
书架上摆放着各种经典文学著作
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文人雅集之中感受书香与自然的融合

科技为文化赋能,文化为科技铸魂
此次跨界合作
是文化与科技两大领域相结合的完美诠释
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园区建设中
让数字产业在艺术领域迸发出新的火花
实现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共生
让艺术之美触手可及同时也是徐悲鸿美育走进生活、走进大众视野的真实体现

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Post Type Selectors